毛泽东亲自率三营和一营的一连和团部特务连沿湘赣边界游击,以扩大政治影响,解决经济给养问题,并与湘南各县的农军取得联系。10月22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为解决部队的冬衣和给养问题,南进到遂川大汾。与三营失去联系后,毛泽东率团部、一营一连、特务连到达黄坳,在此收集失散人员,并担负掩护部队集结的任务。
当天晚上,在三湾村的“协盛和”杂货铺,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总结了秋收起义的经验教训,分析了部队的思想情况,针对部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决定对部队进行改编,同时增补了前委委员。 三湾改编塑造了一支我党绝对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它第一次把“支部建在连上”,实行党代表制度,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塑造了我军的军魂,把“造成真正革命的工农军队”的设想成功地付诸实践;
“天上的北斗星呀最明亮啊,茅坪河的水呀闪银光,井冈山的人哎抬头望啊,我们的毛委员在灯下写文章。”来到井冈山的茅坪,我迫不及待地去寻找那著名的毛主席住过的八角楼。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审时度势,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在绿林武装袁文才,王佐的帮助下,来到茅坪安家,住进了八角楼,在这里指挥井冈山革命斗争。
在学习井冈山精神的过程中,我禁不住热血沸腾,最原始的革命者的冲动不断涌上心头,然而,在心中的号角不断吹响之时,一封无字的情书,让陈毅安与李志强慷慨悲壮的革命爱情故事显得是那么撕心裂肺,让人无法释怀。更是这样的二十五岁烈士的生命,为我们后来者提供了精神的引领、心灵的冲击和对理想信念的重新审视。
1928年3月,奉毛泽东指派,策应迎接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上井冈山的何长工,后来在《伟大的会师》一文写道: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和朱德领导的南昌起义军余部,虽然被敌人分隔两处,但在探索中国革命武装斗争道路和怎样建设一支人民军队等问题上,各自得出了几乎相似的认识,演绎了几乎相同的故事。
经龙超清介绍,毛泽东于10月3日率工农革命军到达宁冈古城,主持召开了扩大会议,确定了在井冈山立足和对袁文才、王佐这两支农民自卫军采取团结合作的方针, 排除了某些人想把袁、王部队吃掉的主张。“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诀游击战术的由来, 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上的斗争分不开。
来到井冈山,就一定要上黄洋界。90多年前,一代伟人毛泽东在这里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都等着大家来游玩打卡,有时间的朋友最好规划下行程,才能更好感受井冈山的多样风情哦!
那次去井冈山,夜里出去专门寻找狗牯脑茶,在灯火辉煌的夜市里终于买到了一斤狗牯脑,回去试着冲泡了一下,虽然没有井冈山泉水,但茶还真是不错,十分后悔当时没多买几斤,茶在山上卖,我们住在山下,再要上去,很是麻烦。
如果不是历史的唤醒,会令人错误地感觉你仅仅是踏进了一幢明清时大户人家的宅院,而实际这是一座解放前国民党关押共产党及爱国人士的秘密监狱——马家洲集中营,后被称为江西渣滓洞。吴大可,是马家洲集中营唯一经国民党省政府主席批准杀害的革命烈士。
这位老人眼含热泪,因为这件事埋在她心里已经几十年了,从来没有和别人说起过,直到毛新宇的到来,她才将当年救助毛岸英和毛岸青的故事公布于世。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牺牲后,组织派人把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三兄弟送到了上海,安置在大同幼稚园,由地下党员董健吾负责照顾。
这支参观团的成员在过去可都是赫赫有名,有担任过国民党战区司令、兵团司令的杜聿明、宋希濂、范汉杰、王耀武、廖耀湘,还有声名仅次于戴笠的康泽、沈醉等人。参观团从南昌启程,第二天抵达井冈山。第二天,溥仪一行参观博物馆时,看到了“朱德的扁担”,他很感兴趣,用疑惑的口吻问身边的讲解员:“这真是朱老总挑东西的扁担吗?”
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想不到如此遥远,已经好久没有这么折腾过了,所以在开班前我的内心甚至是有些后悔报名参加这个活动的。此次井冈山培训对我来说还是一次感恩之旅。此次井冈山培训对我来说还是一次感恩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