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展示了哪些内容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而建立的地方性革命史类博物馆。它坐落在江西省井冈山市茨坪红军南路,与茨坪革命旧址群隔湖相望。博物馆主体建筑为四层,占地面积 1.782 公顷,总建筑面积 20030 平方米,其中展览面积 10000 平方米。一层为停车场、报告厅,二层为文物库房及办公用房,三、四层为展厅。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拥有丰富的馆藏。馆藏文物 3 万余件,文献资料 7000 多件,图书 7000 多件,历史图片 10000 余张;珍藏党和国家领导人、著名书画家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的墨宝珍迹千余幅;保存毛泽东、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重上井冈山时的影视资料数百件;馆藏一级文物 90 件,二级文物 143 件,三级文物 262 件。同时,博物馆还管理黄洋界保卫战遗址、毛泽东旧居等 22 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6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 34 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自建馆以来,先后归省文教办、省展览组、省文物处、省文化厅文物局管辖,是江西省重点博物馆之一。博物馆荣获首批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百项重大经典建设工程、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特别奖等荣誉称号。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开放时间为每星期二至星期日 8:00—17:00,每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地址为井冈山市茨坪红军南路 5 号 1 栋,咨询电话为 0796—6552449。2024 年 11 月 26 日起,博物馆因设备更新项目工程暂停对外开放,恢复开放时间另行通知。闭馆期间,游客可登录“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720°数字展厅”观看线上展览,也可关注博物馆官网了解更多信息。
城市武装暴动的失败:中国共产党人高举武装反抗的旗帜,然而城市武装暴动接连失败,让人们开始思考新的革命道路。
“上山思想”的形成:毛泽东适时提出“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奠定了基础。
引兵井冈山改编袁王部队:毛泽东在大仓村会见袁文才,并决定送给袁文才 100 支枪,在袁文才的支持下,工农革命军进驻茅坪,设立留守处和医院。
开辟红色区域:随后,部队沿湘赣边界游击,逐步开辟红色区域,建立革命根据地。
打破第一、二次“会剿”:在朱毛领导下,红军以不足四个团的兵力,不畏强敌,连续打退湘赣两省国民党军队的进攻,打破了第一、二次“会剿”。
实行土地革命:组织发动群众在茶陵、遂川、永新、宁冈等地开展打土豪筹款子的游击暴动,实行土地革命,让农民真正得到土地。
建设红色政权:1927 年 11 月,成立湘赣边界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随后,边界党的组织逐步建立起来,红色政权不断发展壮大。
粉碎经济封锁:为了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毛泽东、朱德等经常与井冈山军民一起往返一百多里到宁冈等地挑粮,表现出革命队伍上下一致,同心抗敌。
注重党的建设:毛泽东、朱德在连续打退湘赣两省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中,概括出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同时注重党的建设,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井冈山斗争的伟大实践,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了一条正确道路。
反击第三次“会剿”:面对敌人的第三次“会剿”,红军在赤卫队和人民群众配合下,顽强抵抗,成功反击。
重返井冈山:在斗争形势不利的情况下,红军重返井冈山,继续坚持斗争。
进军赣南闽西:朱毛率领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闽西,开创了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新局面。
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全国各革命根据地的联系不断加强,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直接推动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建立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专题陈列《井冈山精神永放光芒》,犹如一座精神的宝库,向人们展示着井冈山精神的深刻内涵与伟大传承。这里,井冈山精神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铁人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九八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紧密相连。
井冈山精神作为灵魂,引领着其他精神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苏区精神体现了革命先辈们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奋斗精神;长征精神展现了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延安精神代表着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传统;西柏坡 精神象征着敢于胜利、勇于担当的历史使命。大庆铁人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诠释着无私奉献、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的价值追求。
这些精神如同璀璨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它们共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在不同阶段的奋斗历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展厅里,通过丰富的史料、实物展示和现代科技手段,让观众深刻感受到这些精神的力量。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文物、一个个生动的场景复原,仿佛将人们带回到了那个波澜壮阔的革命年代,让人们亲身领略到井冈山精神及其他伟大精神的魅力与价值。
《千里来寻故地》,展示创始人重上井冈山的生动画面。
专题陈列《千里来寻故地》,生动地展示了创始人重上井冈山的珍贵画面。这些画面,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情感的温度,让人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令人难忘的时刻。
创始人重上井冈山,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故地重游,更是对井冈山精神的再次追寻与弘扬。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曾经留下了无数革命先辈们的奋斗足迹。如今,创始人的重访,犹如一颗火种,再次点燃了人们心中对井冈山精神的敬仰与传承之火。
展厅里,通过照片、影像等资料,我们可以看到创始人在井冈山的每一个瞬间。他们的眼神中充满着对这片土地的深情眷恋,对革命历史的敬重与缅怀。这些生动的画面,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井冈山精神在不同时代的延续与发展,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继续传承和 发扬井冈山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毛泽东在井冈山茅坪八角楼使用的油灯,见证了那段艰难岁月,毛泽东在灯下写出光辉著作。这盏油灯由南方常见的竹筒制成,上置凹形铁灯盏,内置一根灯芯,是湘赣边山区常见的老式油灯。1928 年,毛泽东住在茅坪八角楼时,在这盏油灯下撰写了《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两篇著作,成为指引中国革命前进方向的航灯,见证了毛泽东与井冈山斗争历史联系紧密,是井冈山之魂的体现。八角楼的灯光,穿越历史的迷雾,烛照着一代代人走好新的革命征程。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同志为了带头发扬勤俭节约 作风,始终坚持使用一根灯芯办公,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作风。2023 年 6 月,井冈山八角楼的油灯入选“江西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名录。
明代解缙手书卷轴、南宋吉州窑黑釉木叶蚕纹瓷盏等文物入选“江西文物瑰宝”。明代解缙手书卷轴为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 年)解缙书法作品,主要记载了“解氏世系歌”“解氏吉州谱”“庄山先生传赞”“解先生小传”及解缙对书法的见解等内容。解缙手书卷轴,用笔精到,行笔迅疾,圆滑纯熟,大胆果断,曲折多变。南宋吉州窑黑釉木叶蚕纹瓷盏内壁饰一茎两叶,一大一小,叶脉清晰,大叶边沿附着金色蚕纹,蚕纹形象逼真,作蠕动食桑叶状,栩栩如生,是国内外博物馆所见最有生气的蚕纹木叶盏。观此盏,人们似乎可以看到吉州当年的蚕桑盛事,倒映出大宋丝绸之路和万里茶道望郡吉州的历史身影。
新增六件民俗藏品,如民俗竹质笔筒、根雕等,承载着历史记忆和传统工艺之美。近日,吴钧先生民俗藏品捐赠仪式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举行,此次捐赠的民俗竹质笔筒、根雕、竹篮、鞋拔、眼镜盒及蟋蟀筒六件藏品,分别是源自清代、民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些民俗文物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彰显了精湛的传统工艺之美。相信这六件民俗文物的入藏对进一步丰富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藏品体系、提升博物馆藏品质量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众多红色文创产品,如旅行系列打卡本、井冈星火挂链冰箱贴、八角楼油灯种植冰箱贴盲盒等。在这万物皆可文创的时代,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携手独好文创为大家带来众多外观精美、内涵深厚的红色文创新品。旅行系列打卡本将手账本与打卡集章玩法相结合,封面印有井冈山特色字体设计,结合井冈山地标景点以线稿手绘的方式融入烫红金工艺,熠熠生辉,主题红色颇显质感。井冈星火挂链冰箱贴囊括“茅坪八角楼”“井冈山革命历史纪念馆”“井冈红旗”“胜利的号角”四大地标符号,搭配象征胜利的革命之花——映山红点缀其中,底色精心选取了绿、红、金三色,代表着井冈山的“初心色”“生态色”和“使命色”。八角楼油灯——种植冰箱贴盲盒还原了文物油灯的造型,并创造性地将种植盲盒冰箱贴功能进行结合,亲手培育,开出希望的花朵,就像无数的夜晚摇曳的红色火苗。此外,还有特色红宝珠笔、星火相传创意徽章、薪火相传吊链书签、井冈山主题两用徽章冰箱贴等红色文创产品,浓缩革命情怀、传递红色情谊。
它生动再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光辉历程,成为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井冈山精神在这里得以传承和弘扬,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锐意进取。这种精神如同璀璨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也是激发爱国热情的源泉。馆内丰富的历史文物、图片和文献资料,诉说着井冈山革命斗争的艰苦历程,让人们铭记历史,激发爱国热情。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民族解放事业,不惜付出生命和鲜血。这些红色资源让我们深刻体会到革命先辈们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同时,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还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素材。井冈山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通过学习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所展示的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馆内的展览让我们深刻理解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等井冈山精神的内涵,为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成长的历史长河中,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见证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发展和新局面,以及走向全国胜利的伟大历程。这把星星之火,从井冈山迅速燃遍全国,为全国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自建馆以来,先后归省文教办、省展览组、省文物处、省文化厅文物局管辖,是江西省重点博物馆之一。博物馆荣获首批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百项重大经典建设工程、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特别奖等荣誉称号。

基本陈列内容
序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序厅采用实景、绘画、雕塑及多媒体灯光相结合的手段,大气、简洁、明快、庄重。一盏以八角楼灯光为设计原型的油灯雕塑摆放在中央,寓意中国革命道路在井冈山开辟。可移动的 2 块 LED 屏播放历史资料,让观众感受红色历史,浮雕则进一步彰显了“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无穷魅力。红灯长明,红色的“火”象征“星星之火”,与灯下铸出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几个大字相呼应,展现了井冈山的绿色风光和红色历史。第一部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与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点燃了中国革命的希望,但由于大资产阶级的叛变和陈独秀投降主义的错误,初显光明的中国重新坠入黑暗。城市武装暴动的失败:中国共产党人高举武装反抗的旗帜,然而城市武装暴动接连失败,让人们开始思考新的革命道路。
“上山思想”的形成:毛泽东适时提出“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
湘东赣西秋收起义:1927 年 9 月至 1928 年 2 月,在秋收起义部队遭受严重挫折的紧要关头,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开始将全国革命的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开辟红色区域:随后,部队沿湘赣边界游击,逐步开辟红色区域,建立革命根据地。
第三部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朱毛会师井冈山:1928 年 4 月底,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起义农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打破第一、二次“会剿”:在朱毛领导下,红军以不足四个团的兵力,不畏强敌,连续打退湘赣两省国民党军队的进攻,打破了第一、二次“会剿”。
实行土地革命:组织发动群众在茶陵、遂川、永新、宁冈等地开展打土豪筹款子的游击暴动,实行土地革命,让农民真正得到土地。
建设红色政权:1927 年 11 月,成立湘赣边界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随后,边界党的组织逐步建立起来,红色政权不断发展壮大。
粉碎经济封锁:为了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毛泽东、朱德等经常与井冈山军民一起往返一百多里到宁冈等地挑粮,表现出革命队伍上下一致,同心抗敌。
注重党的建设:毛泽东、朱德在连续打退湘赣两省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中,概括出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同时注重党的建设,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井冈山斗争的伟大实践,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了一条正确道路。
第四部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新局面
迎接红五军:平江起义后,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主力与红四军会师井冈山,壮大了革命力量。反击第三次“会剿”:面对敌人的第三次“会剿”,红军在赤卫队和人民群众配合下,顽强抵抗,成功反击。
重返井冈山:在斗争形势不利的情况下,红军重返井冈山,继续坚持斗争。
进军赣南闽西:朱毛率领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闽西,开创了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新局面。
第五部分:走向全国胜利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为中国革命点燃了星星之火,这把火迅速燃遍全国,为全国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全国各革命根据地的联系不断加强,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直接推动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建立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三、专题陈列
《井冈山精神永放光芒》,展示井冈山精神的内涵与传承,包含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等多种精神。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专题陈列《井冈山精神永放光芒》,犹如一座精神的宝库,向人们展示着井冈山精神的深刻内涵与伟大传承。这里,井冈山精神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铁人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九八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紧密相连。
井冈山精神作为灵魂,引领着其他精神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苏区精神体现了革命先辈们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奋斗精神;长征精神展现了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延安精神代表着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传统;西柏坡 精神象征着敢于胜利、勇于担当的历史使命。大庆铁人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诠释着无私奉献、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的价值追求。
这些精神如同璀璨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它们共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在不同阶段的奋斗历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展厅里,通过丰富的史料、实物展示和现代科技手段,让观众深刻感受到这些精神的力量。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文物、一个个生动的场景复原,仿佛将人们带回到了那个波澜壮阔的革命年代,让人们亲身领略到井冈山精神及其他伟大精神的魅力与价值。
《千里来寻故地》,展示创始人重上井冈山的生动画面。
专题陈列《千里来寻故地》,生动地展示了创始人重上井冈山的珍贵画面。这些画面,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情感的温度,让人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令人难忘的时刻。
创始人重上井冈山,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故地重游,更是对井冈山精神的再次追寻与弘扬。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曾经留下了无数革命先辈们的奋斗足迹。如今,创始人的重访,犹如一颗火种,再次点燃了人们心中对井冈山精神的敬仰与传承之火。
展厅里,通过照片、影像等资料,我们可以看到创始人在井冈山的每一个瞬间。他们的眼神中充满着对这片土地的深情眷恋,对革命历史的敬重与缅怀。这些生动的画面,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井冈山精神在不同时代的延续与发展,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继续传承和 发扬井冈山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四、特色展品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拥有众多特色展品,每一件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意义。毛泽东在井冈山茅坪八角楼使用的油灯,见证了那段艰难岁月,毛泽东在灯下写出光辉著作。这盏油灯由南方常见的竹筒制成,上置凹形铁灯盏,内置一根灯芯,是湘赣边山区常见的老式油灯。1928 年,毛泽东住在茅坪八角楼时,在这盏油灯下撰写了《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两篇著作,成为指引中国革命前进方向的航灯,见证了毛泽东与井冈山斗争历史联系紧密,是井冈山之魂的体现。八角楼的灯光,穿越历史的迷雾,烛照着一代代人走好新的革命征程。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同志为了带头发扬勤俭节约 作风,始终坚持使用一根灯芯办公,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作风。2023 年 6 月,井冈山八角楼的油灯入选“江西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名录。
明代解缙手书卷轴、南宋吉州窑黑釉木叶蚕纹瓷盏等文物入选“江西文物瑰宝”。明代解缙手书卷轴为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 年)解缙书法作品,主要记载了“解氏世系歌”“解氏吉州谱”“庄山先生传赞”“解先生小传”及解缙对书法的见解等内容。解缙手书卷轴,用笔精到,行笔迅疾,圆滑纯熟,大胆果断,曲折多变。南宋吉州窑黑釉木叶蚕纹瓷盏内壁饰一茎两叶,一大一小,叶脉清晰,大叶边沿附着金色蚕纹,蚕纹形象逼真,作蠕动食桑叶状,栩栩如生,是国内外博物馆所见最有生气的蚕纹木叶盏。观此盏,人们似乎可以看到吉州当年的蚕桑盛事,倒映出大宋丝绸之路和万里茶道望郡吉州的历史身影。
新增六件民俗藏品,如民俗竹质笔筒、根雕等,承载着历史记忆和传统工艺之美。近日,吴钧先生民俗藏品捐赠仪式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举行,此次捐赠的民俗竹质笔筒、根雕、竹篮、鞋拔、眼镜盒及蟋蟀筒六件藏品,分别是源自清代、民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些民俗文物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彰显了精湛的传统工艺之美。相信这六件民俗文物的入藏对进一步丰富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藏品体系、提升博物馆藏品质量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众多红色文创产品,如旅行系列打卡本、井冈星火挂链冰箱贴、八角楼油灯种植冰箱贴盲盒等。在这万物皆可文创的时代,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携手独好文创为大家带来众多外观精美、内涵深厚的红色文创新品。旅行系列打卡本将手账本与打卡集章玩法相结合,封面印有井冈山特色字体设计,结合井冈山地标景点以线稿手绘的方式融入烫红金工艺,熠熠生辉,主题红色颇显质感。井冈星火挂链冰箱贴囊括“茅坪八角楼”“井冈山革命历史纪念馆”“井冈红旗”“胜利的号角”四大地标符号,搭配象征胜利的革命之花——映山红点缀其中,底色精心选取了绿、红、金三色,代表着井冈山的“初心色”“生态色”和“使命色”。八角楼油灯——种植冰箱贴盲盒还原了文物油灯的造型,并创造性地将种植盲盒冰箱贴功能进行结合,亲手培育,开出希望的花朵,就像无数的夜晚摇曳的红色火苗。此外,还有特色红宝珠笔、星火相传创意徽章、薪火相传吊链书签、井冈山主题两用徽章冰箱贴等红色文创产品,浓缩革命情怀、传递红色情谊。
五、历史意义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它生动再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光辉历程,成为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井冈山精神在这里得以传承和弘扬,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锐意进取。这种精神如同璀璨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也是激发爱国热情的源泉。馆内丰富的历史文物、图片和文献资料,诉说着井冈山革命斗争的艰苦历程,让人们铭记历史,激发爱国热情。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民族解放事业,不惜付出生命和鲜血。这些红色资源让我们深刻体会到革命先辈们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同时,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还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素材。井冈山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通过学习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所展示的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馆内的展览让我们深刻理解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等井冈山精神的内涵,为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成长的历史长河中,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见证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发展和新局面,以及走向全国胜利的伟大历程。这把星星之火,从井冈山迅速燃遍全国,为全国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以上就是关于“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展示了哪些内容”文章的全部内容,如果您有关于井冈山培训、井冈山红色培训、井冈山红色教育的需求或建议,欢迎拨打本基地电话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swgbpx.com/qa/jd/1169.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本站内容及图片如没注明出处则来自网络,无从考证来源,仅用于公益传播,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在后台留言或直接联系我们告知删除或标注来源,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