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党媒看吉安:走进井冈山 感悟红土圣地的信仰力量
青山埋忠骨:烈士陵园里的信仰初叩
六月的井冈山,云雾缭绕间透着肃穆。当百家党媒的记者们踏上井冈山烈士陵园的台阶,迎面而来的是苍松翠柏间矗立的 “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碑身正面 “井冈山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十二个镏金大字,在晨曦中闪耀着庄重的光芒。在烈士纪念堂内,媒体记者们静立在刻满 15744 个烈士姓名的墙壁前。讲解员轻声讲述着 “马前托孤” 的故事:红军女战士曾志将刚出生的孩子托付给老乡,转身投入革命,直至晚年才与儿子重逢。这样的故事在井冈山不胜枚举,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段用信仰浇筑的生命历程。镇江报业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王丰江轻抚着墙壁上的刻痕,感慨道:“从茅山烽火到井冈硝烟,红色基因是刻在血脉里的精神密码。当我们站在这里,才真正理解什么是‘信仰’—— 那是明知前路艰险,仍愿以生命赴使命的抉择。”

文物会说话:博物馆里的历史对话
走进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时光仿佛倒流至烽火岁月。玻璃展柜中,一盏锈迹斑斑的马灯静静陈列,灯芯上的焦痕似乎还留着当年挑粮小道上的夜风;展墙上,《井冈山的斗争》手稿字迹苍劲,字里行间涌动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的信念;兵器架上,土制步枪与缴获的机枪并列,诉说着 “小米加步枪” 战胜强敌的奇迹。
在多媒体展区,一段全息影像重现了 1928 年井冈山会师的场景。当虚拟的毛泽东与朱德在 “会师广场” 握手时,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的沈虹阳拿出手机记录下这一幕:“红船精神与井冈山精神,一个是革命的起点,一个是革命的根据地,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我们媒体人要做的,就是让这些精神通过现代技术‘活起来’,走进年轻人的心里。”
神山焕新颜:从穷乡僻壤到幸福家园
神山村的清晨,被村民彭德良的吆喝声唤醒:“尝尝自家种的茶!刚炒好的新茶嘞!” 青砖黛瓦的民居前,他捧着茶碗笑容满面,身后庭院里,游客正围着石臼体验打糍粑,木槌起落间,糯米的香气弥漫在山间。很难想象,这片欢声笑语的土地曾是 “山高坡陡路难行,穷山恶水少良田” 的贫困村。2016 年 2 月,习近平总书记踏雪来到神山村,那句 “扶贫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群众” 的嘱托,成为改变村庄命运的起点。如今的神山村,青石板路穿村而过,民宿依山而建,村民们有的做导游,有的搞特产加工,有的经营农家乐。“总书记来了以后,我们修了路、通了网,还学会了做电商。” 彭德良翻开手机相册,展示着当年总书记走访他家的照片,“你看这张,我家以前是土坯房,现在盖了三层小楼,游客来了都夸‘比城里还舒服’。”
在村史馆,一面 “脱贫账本” 记录着神山村的蜕变:发展茶叶 500 亩、黄桃 300 亩,引进旅游公司开发红色研学路线…… 但比数字更动人的,是村民眼中的光。“以前觉得一辈子只能靠山吃山,现在知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村支书指着远处的茶山说,“我们的茶叶叫‘神山红’,不仅卖得好,更成了村里的‘精神名片’—— 就像井冈山精神,让我们有了走出贫困的底气。”
思政课上新:当红色基因遇上科技赋能
在井冈山长征研学基地,一堂名为 “我的井冈行” 的思政课正在进行。学员们戴上 VR 设备,“穿越” 到 1928 年的挑粮小道:陡峭的山路、淅沥的雨声、肩上的粮担仿佛真的压在肩头,当 “遇到” 敌军巡逻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太真实了!以前课本里的‘艰苦奋斗’是抽象的,现在亲身体验,才知道红军有多不容易。” 一位年轻学员摘下设备,额角已渗出汗水。
“红色教育不能停留在说教,必须让年轻人‘沉浸式’感悟。” 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副主任蒋晓明在体验后表示,“吉安的红色资源如此丰富,完全可以通过‘研学联动’让更多青少年走进来。比如组织小记者重走革命路,用他们的视角记录故事,再通过融媒平台传播,这样的传承才更有生命力。”
信仰的接力:媒体人的时代答卷
离开井冈山前,一场以 “信仰的力量” 为主题的座谈会在研学基地举行。百家党媒的代表们围坐在一起,分享此行的感悟。“我们常说‘不忘初心’,但初心在哪里?就在烈士陵园的墓碑上,在博物馆的文物里,在神山村村民的笑容中。” 龙卫国的发言引发共鸣,“作为媒体人,我们的笔和镜头就是传承信仰的火炬,要让更多人知道,今天的幸福不是凭空而来,是信仰的力量在代代传递。”
卢向波则谈到了媒体的责任:“井冈山精神的核心是‘实事求是、敢闯新路’,这对新闻工作同样适用。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要坚守新闻理想,像当年红军坚守井冈山一样,在舆论阵地上筑牢信仰之基,讲好中国故事的每一个细节。”
夕阳西下,井冈山的轮廓在暮色中愈发清晰。当媒体记者们踏上返程之路,神山村的灯火已渐次亮起,研学基地的 VR 设备仍在循环播放着挑粮小道的场景,博物馆的马灯在灯光下泛着暖光 —— 这些看似静止的画面,实则是信仰的流动。从革命年代的星火燎原,到脱贫攻坚的铿锵步伐,再到新时代的科技赋能,井冈山精神从未远去,它正以新的姿态,在红土圣地上续写着 “从胜利走向胜利” 的篇章。
正如王丰江在笔记中写下的:“信仰不是空中楼阁,它藏在先烈的热血里,长在百姓的奋斗中,更要活在我们这代人的行动里。当百家党媒的镜头对准井冈山,我们记录的不仅是历史,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 让信仰之力,照亮每一个奋进的当下。”
以上就是关于“百家党媒看吉安:走进井冈山 感悟红土圣地的信仰力量”文章的全部内容,如果您有关于井冈山培训、井冈山红色培训、井冈山红色教育的需求或建议,欢迎拨打本基地电话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swgbpx.com/news/xy/1438.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本站内容及图片如没注明出处则来自网络,无从考证来源,仅用于公益传播,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在后台留言或直接联系我们告知删除或标注来源,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