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红色圣地教育培训基地依托江西各地红色资源,对外开展红色教育培训,截止2025年已办班超过3000期。
0796-6559898
当前位置:井冈山红色培训 > 基地新闻 > 红色教育

红色教育如何带动乡村振兴?大仓村 “红旅融合” 的致富密码!

       提到井冈山,很多人想到的是黄洋界的炮声、八角楼的灯光,却很少有人知道,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有个叫大仓的小村子,正用 “红旅融合” 的法子,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致富路。曾经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如今成了红色教育的热门地,村民们的日子也跟着红火起来。这背后藏着啥秘诀?其实就是把红色资源变成 “聚宝盆”,让游客来了能看历史、能体验生活、还能帮着村里发展,真正实现 “红色教育带动乡村振兴”。接下来咱就走进大仓村,看看他们的致富密码。大仓村

从 “旧故事” 到 “新风景”:红色资源盘活乡村底子

       大仓村的故事,要从一场改变历史的会见说起。当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在大仓村与当地武装首领袁文才会面,为红军顺利进驻井冈山打开了通道。这段历史,曾经藏在老人的口述里,如今成了村里最珍贵的 “招牌”。村里把当年的会见旧址修旧如旧,青石板路、土坯房、木栅栏,都保持着原来的样子,墙上还画着当年会面的场景,游客一进村,就像穿越回了过去。

       更妙的是,村里没把旧址当成 “死文物”,而是做成了沉浸式的红色课堂。游客来了,能坐在老房子里,听村民用方言讲当年的故事,讲讲毛泽东怎么和袁文才聊家常、谈合作,讲讲村民们如何给红军送粮食、做草鞋。有游客说:“以前听历史是‘听说’,现在是‘走进
历史’,看着眼前的老物件,听着村里人的讲述,好像自己也成了故事的一部分。”

       除了旧址,村里的自然风景也成了 “加分项”。大仓村四周环山,溪水潺潺,春天油菜花盛开,秋天稻浪金黄。村里沿着山路修了 “红军步道”,游客可以沿着当年红军走过的路线徒步,路上设置了不少 “小惊喜”:比如在树荫下放块木牌,写上当年红军战士的日记片段;在溪水边摆上草鞋、斗笠,还原红军行军的场景。有团队游客说:“边走边看,既锻炼了身体,又不知不觉学了历史,比坐在教室里上课有意思多了。”

       就这样,大仓村把红色历史和自然风光揉在一起,让游客来了有看头、有听头,也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基础。村民们说,以前村里年轻人都出去打工,现在游客多了,不少人都回来创业,村子一下子热闹起来了。

从 “参观者” 到 “参与者”:让游客走进乡村生活

       在大仓村,红色教育不是 “到此一游”,而是让游客深度参与乡村生活,感受 “红旅融合” 的魅力。
       村里把闲置的老房子改造成了 “红色民宿”,土墙上挂着红军斗笠、老油灯,院子里摆着石磨、竹筛,游客可以住在里面,体验村民的日常。早上跟着房东阿姨去菜园摘菜,中午学做红米饭、南瓜汤,晚上围坐在院子里,听老村长讲过去的故事。有游客说:“住在这里,不是住酒店,而是像回到了老家,房东阿姨会教我们识别山上的草药,说当年红军怎么用这些草药治病,这种体验花钱都买不到。”

       村里还开发了不少互动项目。比如 “红军小推车体验”,游客分组用小推车运送 “粮食”(其实是村里产的稻谷),沿着指定路线比赛,感受当年军民协作的不易;还有 “手工制作红军草鞋”,村民会拿出晒干的稻草,教大家搓草绳、编草鞋,做好了还能带走留作纪念。有企业团队说:“这些项目看着简单,却让我们明白了‘团结’‘坚持’的意义,比开十次动员会都有用。”

       最让人感动的是村民的参与感。以前村里发展落后,年轻人不愿回来,现在红旅火了,不少村民成了 “讲解员”“手作老师”。有位 50 多岁的大叔,以前在外打工,现在回到村里,每天带着游客走红军步道,讲当年爷爷给红军送情报的故事。他说:“以前觉得自己的历史没人听,现在游客都爱听我讲,还能赚钱养家,心里特别自豪。” 这种 “村民当主角” 的模式,让游客感受到了真实的乡村生活,也让村民真正成了红旅发展的受益者。

从 “赚游客钱” 到 “帮村民富”:红旅融合的长远算盘

       大仓村的聪明之处,在于不把游客当 “摇钱树”,而是想办法让游客的到来带动全村致富,形成良性循环。

       游客来了要吃饭、住宿、买特产,村里就引导村民开民宿、办农家乐、卖土特产。村里的合作社统一培训民宿老板,教他们怎么接待游客、怎么讲红色故事;还注册了 “大仓红” 的商标,把村民种的茶叶、笋干、红米包装起来,游客走的时候能带点 “红色记忆” 回去。       有游客说:“买这些特产,不仅是留念,更是帮村里发展,心里觉得很有意义。”

       村里还把红色教育和农业体验结合起来。春天组织游客来插秧,夏天摘杨梅,秋天割稻谷,冬天挖冬笋,游客既能体验农事,又能了解当年红军在井冈山自给自足的生活。有学校团队带学生来,让孩子们在田里学插秧,农民伯伯趁机讲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的道理,孩子们说:“原来课本里的话,在田里就能体会到。”
       更长远的是,村里用红旅赚来的钱改善基础设施,修了新路、建了文化广场,还办了 “村民夜校”,教大家学文化、学技能。现在的大仓村,白天游客来来往往,晚上村民在广场上跳广场舞、聊家常,孩子们在新建的图书屋里看书,一派热闹景象。村民们说:“红色教育带来的不是一时的热闹,而是让村子有了长久发展的底气。”

结语:大仓村的启示 —— 红色教育如何真正 “惠民生”

       大仓村的变化,让我们看到了红色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完美结合:不是简单地 “吃红色老本”,而是把红色资源变成体验式、参与式的旅游产品,让游客在感受历史的同时,也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当红色教育不再是 “参观几个旧址、听几场报告”,而是融入乡村生活、带动村民致富,这样的 “红旅融合” 才真正有温度、有力量。

       对于来井冈山的团队来说,到大仓村走一走,不仅能上一堂生动的红色教育课,还能亲眼看到红色精神如何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动力。当你住在村民的民宿里,吃着村民种的粮食,听着村民讲自己的故事,就会明白:红色教育的意义,不仅是记住历史,更是让历史照亮现在,让乡村在红色基因中找到致富的密码。这或许就是大仓村给我们的启示:只要用心挖掘、创新融合,红色资源就能成为乡村振兴的 “金钥匙”。

常见问题解答

       问:大仓村的红色教育适合什么样的团队?
       答:不管是企业团队做团建、学校搞研学,还是其他集体活动,都很合适。这里既有红色历史的深度体验,又能感受乡村生活,课程可以根据团队需求调整,比如企业可以侧重团队协作,学校可以设计亲子农事体验,老人和孩子都能找到适合的活动。

       问:去大仓村需要专门安排行程吗?
       答:是的,建议提前联系当地机构定制行程。可以结合井冈山其他红色景点,比如黄洋界、大井旧居,一起规划成 2 - 3 天的路线,既能感受大仓村的乡村红旅,也能体验经典红色景点,行程会更丰富。

       问:在大仓村的消费能直接帮助村民吗?
       答:当然可以。村里的民宿、农家乐、特产店都是村民自己经营的,消费直接到村民手里。而且参与农事体验、手作活动,费用也会用于支持村里的产业发展,相当于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一举两得。

    以上就是关于“红色教育如何带动乡村振兴?大仓村 “红旅融合” 的致富密码!”文章的全部内容,如果您有关于井冈山培训井冈山红色培训井冈山红色教育的需求或建议,欢迎拨打本基地电话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swgbpx.com/news/jy/1400.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本站内容及图片如没注明出处则来自网络,无从考证来源,仅用于公益传播,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在后台留言或直接联系我们告知删除或标注来源,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