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红色圣地教育培训基地依托江西各地红色资源,对外开展红色教育培训,截止2025年已办班超过3000期。
0796-6556499
当前位置:井冈山红色培训 > 培训课程 > 井冈山

井冈山红色教育旅游攻略路线 | 10大经典教学点行程及革命精神传承指南

       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是开展红色教育、感悟革命精神的理想目的地。本攻略以沉浸式学习为核心,规划3天经典路线,串联10大核心教学点,通过详实的历史场景还原与教学意义解读,为企事业单位及青少年群体提供一站式红色教育旅游指南。<a href=http://www.swgbpx.co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井冈山红色教育</a>旅游攻略路线


行程亮点

       主题鲜明:精选10个代表性教学点,覆盖军事斗争、政权建设、军民融合等多维度革命历史。 深度解读:每个教学点配备核心教学意义解析,强化红色精神理解。 高效衔接:科学安排行程时间,兼顾学习效率与游览体验。

3天红色教育行程安排表

时间 教学点名称 行程安排 教学意义解析
DAY1 上午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09:00-10:30 参观基本陈列展厅 系统了解井冈山斗争全过程,学习“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思想形成背景及实践意义。
DAY1 下午 茨坪毛泽东旧居 14:00-15:00 参观故居及周边遗址 体会毛泽东同志在艰苦环境中坚持理论创作的精神,感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诞生背景。
DAY1 下午 井冈山烈士陵园 15:30-17:00 敬献花篮、瞻仰纪念碑 缅怀4.8万余名革命先烈,强化“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内核。
DAY2 上午 黄洋界哨口 08:30-10:00 参观炮台、战壕遗址 学习“黄洋界保卫战”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理解群众路线与战术创新的重要性。
DAY2 上午 八角楼 10:30-11:30 参观毛泽东办公居住地 通过《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著作诞生地,领悟理论指导实践的价值。
DAY2 下午 龙江书院 14:00-15:30 参观工农革命军教导队旧址 了解我军早期军政人才培养体系,体会“政治建军”原则的历史渊源。
DAY2 下午 会师广场 16:00-17:00 举行重温入党誓词活动 在朱毛会师纪念地开展仪式教育,强化团队凝聚力与使命担当意识。
DAY3 上午 小井红军医院 09:00-10:30 参观医疗设施遗址 感受缺医少药条件下红军的顽强意志,学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DAY3 上午 大井朱毛旧居 11:00-12:00 参观旧居及读书石 通过朱德、毛泽东同志生活工作场景,理解领导干部与群众同甘共苦的优良作风。
DAY3 下午 茅坪革命旧址群 14:00-16:00 走访湘赣边界党代会会址 学习根据地政权建设经验,掌握“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实践成果。

行程教学价值提炼

       历史认知深化:通过10个教学点的场景化学习,完整构建井冈山斗争历史知识框架。 精神内涵内化:在黄洋界、烈士陵园等场景中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培育爱国主义情怀。 实践能力提升:从军事斗争、政权建设等维度提炼管理智慧,赋能现代组织建设。

费用参考清单(人均)

项目 费用说明
交通 约500-1500元(根据出发地及交通方式不同,含景区观光车通票)
住宿 约200-600元/晚(推荐选择茨坪镇红色主题酒店,3晚合计)
餐饮 约100-300元/天(可体验红米饭、南瓜汤等特色革命餐)
门票 核心景区联票约160元(含10个教学点,学生及团体享优惠)
讲解 专业红色导游服务约200-500元/天(建议10人以上团队配备)
其他 纪念品、教材资料等弹性支出约100-300元

实用贴士

       最佳季节:4-10月气候适宜,7-8月可结合暑期社会实践开展。 服装建议:备舒适运动鞋及素色服装,部分仪式场合需着正装。 学习准备:提前观看《井冈山》纪录片,阅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节选提升学习效果。

       通过本攻略的路线规划,参与者不仅能实地感受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更能通过结构化教学实现红色基因的深层传承。井冈山红色教育之旅,既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新时代使命担当的庄严承诺。立即规划您的行程,开启这场涤荡心灵的精神淬炼之旅!

    以上就是关于“井冈山红色教育旅游攻略路线 | 10大经典教学点行程及革命精神传承指南”文章的全部内容,如果您有关于井冈山培训井冈山红色培训井冈山红色教育的需求或建议,欢迎拨打本基地电话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swgbpx.com/kc/jgs/1338.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本站内容及图片如没注明出处则来自网络,无从考证来源,仅用于公益传播,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在后台留言或直接联系我们告知删除或标注来源,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