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寻瓷 | 景德镇非遗陶瓷文化游学四天三晚行程
当国庆假期遇上千年瓷都,一场融合历史溯源、技艺体验与美学熏陶的非遗游学之旅即将开启。景德镇,这座以 “瓷” 为名的古城,既是世界陶瓷文化的重要符号,更是承载匠人智慧与东方美学的活态博物馆。本次四天三晚非遗陶瓷文化游学,串联中国陶瓷博物馆、御窑博物馆、瑶里古镇等核心教学点,让学员在 “看、学、做、悟” 中读懂陶瓷文明,收获 4 件专属手作,为国庆假期镌刻独特的文化记忆。


四天三晚游学行程与教学意义详解
时间段 | 教学点 | 具体行程 | 详细教学意义 |
---|---|---|---|
Day1:对话历史・触摸千年瓷脉 | 中国陶瓷博物馆、《CHINA》实景演出场地 | 1. 下午:抵达景德镇后,前往中国陶瓷博物馆。在专业导师带领下系统研学历代陶瓷发展史,重点解析宋代青白瓷的温润、元青花的浓艳、明清官窑的精致,标注教师教学高频知识点;近距离观赏 “镇馆之宝” 元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通过馆内光影特效观察釉色在不同光线下的流动变化,记录瓷器纹饰中的历史故事; 2. 晚上:观看大型山水情景剧《CHINA》。以景德镇山水为舞台,光影为笔墨,沉浸式感受陶瓷从原料开采到成品烧制的全流程,以及陶瓷文化背后的人文传奇;演出结束后,分组分享最触动自己的剧情片段,提炼陶瓷匠人 “择一事终一生” 的精神内核。 |
1. 历史认知构建:通过博物馆系统性展陈,为学员搭建从陶器起源到现代创新的完整陶瓷历史框架,避免碎片化知识接收,理解景德镇在中华文明中的文化地位;2. 文物鉴赏能力培养:聚焦元青花等传世珍品,引导学员观察器型、釉色、纹饰细节,学会从 “器、形、纹、色” 四个维度鉴赏陶瓷,提升审美感知力;3. 文化情感共鸣:《CHINA》实景演出以艺术化形式还原制瓷传奇,让学员跳出书本,在情景中感受陶瓷文化的厚重,建立对非遗技艺的认同感。 |
Day2:匠艺实践・知行合一 | 陶博城国际研学中心、陶阳里・御窑博物馆、陶溪川文创街区(工业遗产博物馆) | 1. 上午:在陶博城国际研学中心开展双项技艺体验。①拉坯体验:学习手工拉坯基本手法(揉泥、定中心、拉高、塑形),在导师指导下完成 1 件符合器型标准的坯体,理解 “圆器成型” 的物理原理;②陶艺乐烧:体验 “即成烧制” 工艺,将提前绘制好的素坯放入窑中,全程观察窑火温度变化,见证器皿从素坯到多彩瓷器的蜕变,记录烧制过程中的颜色变化规律; 2. 下午:走进陶阳里・御窑博物馆。探访明清两代皇家瓷厂遗址,了解 “官窑制度” 的历史背景与御窑瓷器的专属工艺(如 “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 的制作标准);观察御窑遗址出土的瓷片标本,对比官窑与民窑瓷器的差异,分析皇家审美对制瓷工艺的影响; 3. 晚上:夜游陶溪川文创街区(工业遗产博物馆) 。参观改造后的国营 “宇宙瓷厂” 旧址,观察工业厂房与现代文创空间的融合设计;打卡陶瓷手作市集,记录 3 种不同风格的当代陶瓷文创产品(如实用器皿、艺术摆件、潮流周边),与摊主交流 “传统技艺如何适配现代生活” 的思路。 |
1. 动手能力与工匠精神培养:拉坯体验要求学员专注细节、控制力度,克服 “坯体坍塌” 等问题,培养耐心与专注力;乐烧过程让学员直观感受 “火与土” 的协作,理解 “慢工出细活” 的匠人逻辑;2. 历史与工艺深度链接:御窑博物馆的研学打破 “只看成品” 的局限,通过遗址与瓷片标本,让学员理解 “皇家需求如何推动制瓷技艺进步”,建立 “历史背景 — 工艺发展 — 成品呈现” 的逻辑链;3. 创新思维启发:陶溪川的工业遗产焕新与文创市集,展示传统陶瓷文化的现代转化路径,引导学员思考 “非遗技艺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能融入当代生活的活态文化”,激发对传统创新的探索欲。 |
Day3:山水人文・自然与艺术共生 | 新平千年瓷宫、瑶里古镇、寒溪村 | 1. 上午:探访新平千年瓷宫与瑶里古镇。①千年瓷宫:参观由数万件古瓷片、陶瓷工艺品镶嵌而成的仿古宫殿,观察不同年代瓷片的釉色、纹饰差异,理解 “陶瓷废料再利用” 的环保理念与艺术创意;②瑶里古镇:漫步青石板路,探访景德镇陶瓷文化发祥地,寻找古窑遗址(如龙窑、马蹄窑),了解古代制瓷原料(瓷石、高岭土)的开采与运输体系;观察古镇徽派建筑(马头墙、雕花窗棂),记录建筑元素与陶瓷纹饰的共通美学; 2. 下午:①瑶里古镇写生:以 “自然与人文共生” 为主题,选择古镇中的典型场景(古桥、古窑、青山碧水)完成 1 件写生作品,要求兼顾建筑结构的准确性与山水意境的氛围感,提升立体感知与绘画表达能力;②寒溪村探访:走进 “艺术唤醒乡土” 的大地艺术实践地,观察茶园丘陵与当代艺术装置(如大地之灯、瓷片装饰墙)的融合设计,分析 “自然景观如何与陶瓷文化艺术结合”,分组构思 1 个 “乡土 + 陶瓷” 的小型艺术创意方案。 |
1. 自然与文化的融合认知:瑶里古镇的古窑遗址与山水环境,让学员理解 “景德镇制瓷业的发展离不开当地的自然资源(瓷土、水源、木材)”,建立 “地理环境 — 产业发展 — 文化形成” 的关联认知;2. 艺术表达与审美提升:古镇写生要求学员从 “观察” 到 “转化”,将实景转化为绘画语言,锻炼观察力与艺术表现力;寒溪村的大地艺术则拓展学员对 “艺术场景” 的认知,理解 “艺术不局限于画室,可融入自然与乡土”;3. 环保与创新意识培养:千年瓷宫的瓷片镶嵌与寒溪村的乡土艺术,传递 “资源再利用”“文化赋能乡村” 的理念,让学员在审美体验中树立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
Day4:瓷韵创生・传承与表达 | 陶博城国际研学中心(青花大器创作)、结营场地 | 1. 上午:在陶博城国际研学中心开展青花大器创作。学习青花釉下彩绘的基本技法(勾线、分水、渲染),了解钴料的特性与 “高温淬炼” 的工艺原理;以 “我心中的景德镇” 为主题,在大器瓷胎上完成创作(可结合前三天研学所见的历史纹饰、山水元素、现代创意),导师针对性指导色彩搭配与构图设计,确保作品兼具艺术性与工艺可行性; 2. 中午:整理四天研学成果,打包个人手作(拉坯作品、乐烧作品、写生作品、青花大器作品),填写 “研学成长手册”,记录本次游学的知识收获、技艺感悟与文化思考;3. 下午:举行结营仪式。①成果分享:邀请 2-3 名学员分享自己的手作作品与创作思路,以及对 “陶瓷文化传承” 的新理解;②导师总结:专业导师梳理四天研学脉络,强化 “历史 — 工艺 — 创新” 的核心逻辑,鼓励学员将陶瓷文化融入日常生活;③颁发 “景德镇非遗陶瓷研学证书”,随后乘坐统一车辆前往景德镇火车站,结束游学之旅。 |
1. 综合能力整合与表达:青花大器创作是前三天研学的 “成果整合”—— 学员需运用历史知识(纹饰参考)、技艺经验(彩绘技法)、审美积累(构图设计)完成作品,同时通过主题创作表达个人对陶瓷文化的理解,锻炼整合能力与表达能力;2. 传承意识强化:结营仪式的成果分享与证书颁发,让学员从 “参与者” 转变为 “传承者”,明确 “非遗传承不是单向学习,而是双向的理解与表达”,激发长期关注陶瓷文化的兴趣;3. 学习闭环形成:“成长手册” 的填写与导师总结,帮助学员梳理研学脉络,将碎片化的体验转化为系统化的认知,确保 “游有所学、学有所获、获有所悟”。 |

以上就是关于“国庆寻瓷 | 景德镇非遗陶瓷文化游学四天三晚行程”文章的全部内容,如果您有关于井冈山培训、井冈山红色培训、井冈山红色教育的需求或建议,欢迎拨打本基地电话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swgbpx.com/kc/jdz/1488.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本站内容及图片如没注明出处则来自网络,无从考证来源,仅用于公益传播,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在后台留言或直接联系我们告知删除或标注来源,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