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培训总结发言
10月28日,北航离退休处机关党支部第一小分队一行6人奔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这趟红色之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我来发表一下我的总结发言:
在三天的井冈山培训行程中,我随同小分队一起瞻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及小井烈士墓,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踏访毛泽东茨坪和大井旧居,拜访小井红军医院,探寻黄洋界红色景区,游览上井造币厂。我们身穿一套军装,重走一段红军路,吃一碗红米饭,喝一碗南瓜汤,倾听革命英雄的故事,感悟党和人民的伟大。一桩桩一幕幕感人的画面,在我脑海里久久回荡……
井冈山培训总结发言,我想起,那天行至井冈山烈士陵园前,乌云密布,天空骤然下起大雨,我们穿上雨衣,拿上花圈,没有停下脚步。雨水打到黄色和白色的菊花上,水珠晶莹,像悲伤的眼泪。我们给烈士敬献花圈,鞠躬默哀,听讲解员讲到这样一串令人震惊的数字。1927年10月至1930年2月,在井冈山斗争的2年4个月时间里,共有4.8万余名英雄壮烈牺牲,平均每天有近60名革命先烈献出宝贵生命,其中只有15744位留下了姓名,其余3万余位我们甚至不知道他们是谁,来自哪里。走出烈士陵园,雨还在淅淅沥沥的下着,习习凉风吹动着草木,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走下台阶。第一组60步,象征着陵园在198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六十周年之际建立;第二组49步,寓意新中国于1949年成立。一步、两步,三步,时光仿佛倒流回那个风雨飘摇的战争年代,一个个英雄的形象在我的脑海中闪现。 我想起,伟大的革命烈士、朱德的妻子伍若兰同志,为了掩护红军首长和主力部队安全撤离,负伤被俘。已怀有身孕的她,受尽酷刑,但对红军的去向,她始终没有吐露一个字。敌人说,只要她发声明,宣布和朱德脱离关系,就留她性命,被她毅然拒绝。她说,“若要我低头,除非日头从西边出,赣江水倒流”。气急败坏的敌人将她腹中胎儿剖出,把她头颅砍下,挂在赣州城门示众。年仅23岁的伍若兰,我们的巾帼英雄,她没有等到成为一名母亲,没有盼到革命的胜利,没有看到新中国的成立,就壮烈牺牲了。
我想起,时任江西永新县委书记的刘真烈士,被捕后严词拒绝敌人的诱降。敌人看他书生面貌,觉得他肯定熬不住酷刑的折磨,将他放入一个木笼中,架在火上蒸。蒸笼的温度慢慢升高,我们想象不到刘真的身体承受着怎样的痛苦,敌人给了他无数次反悔的机会,但他至死没有动摇心中的信仰。不坠青云之志,永怀赤子之心,“我生是共产党的人,死是共产党的鬼”这是23岁的他牺牲前留下的豪言壮语。
我想起,时任江西莲花县委书记的刘仁堪烈士,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在刑场上,他高喊“共产党万岁”,残暴的敌人割掉了他的舌头,鲜血瞬间从他嘴里流下,染红了地面。令人没想到的是,他竟然用自己的脚趾蘸着地上的鲜血,写下“革命成功万岁”六个大字。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他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对革命胜利的信念刻在铮铮铁骨里,是任何酷刑都带不走的史策丹心。恼羞成怒的敌人再次施以酷刑,将他的肚子剖开,装满石头,34岁的刘仁堪被活活折磨致死。
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革命烈士和战斗英雄……
井冈山培训总结发言我想起,为了革命工作,将出生不足一个月的孩子送给别人抚养的红军女战士曾志。
我想起,把所有消炎的盐水都留给普通战士,自己却不舍得用一点的红军首长张子清,最终伤口严重发炎,腹部及以下重度肿胀,不治身亡。
我想起,小井红军医院的130多名伤重患者和医护人员,在被俘后坚决不透露组织的去向和秘密,无计可施的敌人将他们全部残忍杀害,尸堆如山,血流成河。
我想起,转移路上那一行只是想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却再也没有醒过来的队伍,他们只是一群十几岁的孩子,战争让饥寒交迫、疲惫不堪的他们永远的睡在了这片他们拼死守护的地方。
英雄生死路,却似壮游时,八百里井岗,青山处处埋忠魂。我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感动和敬佩之情,滚烫的眼泪和冰冷的雨水,混杂在一起,滴入这片英雄的土地上。
井冈山培训总结发言 我看到雨中络绎不绝的人群,没有停下吊唁烈士的脚步,我知道,历史没有忘记他们,人民没有忘记他们。他们的鲜血化成最耀眼的旗帜,让我们永远铭记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我想告诉我们的人民英雄,这盛世如你们所愿,这人民不负你们的荣光。
我记得,每天清晨,叫醒我的不是叮铃叮铃的闹钟,而是窗外飘来的《我和我的祖国》的歌声。伴随着小提琴悠扬、婉转的旋律,人们声声歌唱祖国,句句诉说忠肠。“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这一刻,我更加感受到红色基因在井冈山人民的血液中流淌。
我记得,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火炬造型的路灯,发出耀眼的红光,将整个井冈山点亮。像一个个火种,将希望和信仰播撒到更远的地方。
我记得,茨坪中心的挹翠湖风光旖旎,每天晚上八点,湖面喷出半圆形的水幕,上面映出散发金色光芒的党徽,市民和游客驻足观看。湖边的小广场,广场舞的音乐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新时代的人们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党和国家的热爱。
我记得,每天都有从全国各地慕名来井冈山参观和学习的人,他们有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他们有企业职工的学习团,有以家庭为单位的游客,他们都受到中国共产党精神的感召,对学习中共党史充满热情。学史增信,知史爱国,这一幕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我记得井冈山培训总结发言革命博物馆带给我的震撼,新时代的井冈山人充分利用声光电技术,重现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会师等宏观场面,让人们身临其境学历史,感同身受悟精神。讲解员声情并茂,游客们耳听心受。
我记得,井冈山随处可见的红色标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共圆百年梦,奋进新征程”,“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我记得,人杰地灵的井冈山,在毛泽东大井故居那里有两棵神树,在第三次反“围剿”失败后,被国民党反动派烧毁。在18年之后的1949年,新中国成立,枯死的树心长出嫩芽,它们重新变得苍翠茁壮。就像井冈山精神,永远不会熄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我不会忘记,军民的鱼水情深,“最后一把米,拿去当军粮;最后一尺布,拿去做军装”。
我不会忘记,那条山势险峻、崎岖不平的羊肠小路,那是毛泽东和朱德,带领人民群众挑粮上山走过的地方,来回一百多里路,担子有三四十公斤重。但是,草鞋磨穿,脚底流血,没有人掉队,没有人抱怨,革命的路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我不会忘记,博物馆里陈列的那份有一些错别字的入党誓词,它来自一位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贺页朵。虽然有些字写错了,感情却真挚、毫不掺假。“努力革命……永不叛党”就是他最忠心的表达。
井冈山培训总结发言三天时间转瞬即逝,钟灵毓秀的井冈山让我恋恋不舍。7月18日,我们启程离开,我感觉肩上的行囊变得很重,我想那是感动和信仰的重量。回望伟人峰,竹林漫山,青翠欲滴,犹如革命英雄的气节,永不褪色。出租车疾驰而去,34米高的巨型火炬与我遥遥相望,它似乎在诉说着,穿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永垂不朽,中国人民的红色血脉会永远赓续下去。
井冈山培训总结发言同行的一位老师说,我们把革命的火种带回家吧!我说,我不仅要把它带回家,我要把它带到我去过的每一个地方,传递给我见过的每一个人,我想看着它在祖国的每一个角落绽放光芒,让世界上的每一位华人都有奋斗的方向。同时,我想留一颗火种在心上,它会指引我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不再彷徨、坚定信仰,为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力量。
在三天的井冈山培训行程中,我随同小分队一起瞻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及小井烈士墓,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踏访毛泽东茨坪和大井旧居,拜访小井红军医院,探寻黄洋界红色景区,游览上井造币厂。我们身穿一套军装,重走一段红军路,吃一碗红米饭,喝一碗南瓜汤,倾听革命英雄的故事,感悟党和人民的伟大。一桩桩一幕幕感人的画面,在我脑海里久久回荡……
井冈山培训总结发言,我想起,那天行至井冈山烈士陵园前,乌云密布,天空骤然下起大雨,我们穿上雨衣,拿上花圈,没有停下脚步。雨水打到黄色和白色的菊花上,水珠晶莹,像悲伤的眼泪。我们给烈士敬献花圈,鞠躬默哀,听讲解员讲到这样一串令人震惊的数字。1927年10月至1930年2月,在井冈山斗争的2年4个月时间里,共有4.8万余名英雄壮烈牺牲,平均每天有近60名革命先烈献出宝贵生命,其中只有15744位留下了姓名,其余3万余位我们甚至不知道他们是谁,来自哪里。走出烈士陵园,雨还在淅淅沥沥的下着,习习凉风吹动着草木,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走下台阶。第一组60步,象征着陵园在198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六十周年之际建立;第二组49步,寓意新中国于1949年成立。一步、两步,三步,时光仿佛倒流回那个风雨飘摇的战争年代,一个个英雄的形象在我的脑海中闪现。
我想起,时任江西永新县委书记的刘真烈士,被捕后严词拒绝敌人的诱降。敌人看他书生面貌,觉得他肯定熬不住酷刑的折磨,将他放入一个木笼中,架在火上蒸。蒸笼的温度慢慢升高,我们想象不到刘真的身体承受着怎样的痛苦,敌人给了他无数次反悔的机会,但他至死没有动摇心中的信仰。不坠青云之志,永怀赤子之心,“我生是共产党的人,死是共产党的鬼”这是23岁的他牺牲前留下的豪言壮语。
我想起,时任江西莲花县委书记的刘仁堪烈士,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在刑场上,他高喊“共产党万岁”,残暴的敌人割掉了他的舌头,鲜血瞬间从他嘴里流下,染红了地面。令人没想到的是,他竟然用自己的脚趾蘸着地上的鲜血,写下“革命成功万岁”六个大字。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他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对革命胜利的信念刻在铮铮铁骨里,是任何酷刑都带不走的史策丹心。恼羞成怒的敌人再次施以酷刑,将他的肚子剖开,装满石头,34岁的刘仁堪被活活折磨致死。

井冈山培训总结发言我想起,为了革命工作,将出生不足一个月的孩子送给别人抚养的红军女战士曾志。
我想起,把所有消炎的盐水都留给普通战士,自己却不舍得用一点的红军首长张子清,最终伤口严重发炎,腹部及以下重度肿胀,不治身亡。
我想起,小井红军医院的130多名伤重患者和医护人员,在被俘后坚决不透露组织的去向和秘密,无计可施的敌人将他们全部残忍杀害,尸堆如山,血流成河。
我想起,转移路上那一行只是想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却再也没有醒过来的队伍,他们只是一群十几岁的孩子,战争让饥寒交迫、疲惫不堪的他们永远的睡在了这片他们拼死守护的地方。

曾志魂归井冈

张子清介绍
英雄生死路,却似壮游时,八百里井岗,青山处处埋忠魂。我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感动和敬佩之情,滚烫的眼泪和冰冷的雨水,混杂在一起,滴入这片英雄的土地上。
井冈山培训总结发言 我看到雨中络绎不绝的人群,没有停下吊唁烈士的脚步,我知道,历史没有忘记他们,人民没有忘记他们。他们的鲜血化成最耀眼的旗帜,让我们永远铭记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我想告诉我们的人民英雄,这盛世如你们所愿,这人民不负你们的荣光。
我记得,每天清晨,叫醒我的不是叮铃叮铃的闹钟,而是窗外飘来的《我和我的祖国》的歌声。伴随着小提琴悠扬、婉转的旋律,人们声声歌唱祖国,句句诉说忠肠。“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这一刻,我更加感受到红色基因在井冈山人民的血液中流淌。
我记得,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火炬造型的路灯,发出耀眼的红光,将整个井冈山点亮。像一个个火种,将希望和信仰播撒到更远的地方。
我记得,茨坪中心的挹翠湖风光旖旎,每天晚上八点,湖面喷出半圆形的水幕,上面映出散发金色光芒的党徽,市民和游客驻足观看。湖边的小广场,广场舞的音乐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新时代的人们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党和国家的热爱。
我记得,每天都有从全国各地慕名来井冈山参观和学习的人,他们有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他们有企业职工的学习团,有以家庭为单位的游客,他们都受到中国共产党精神的感召,对学习中共党史充满热情。学史增信,知史爱国,这一幕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我记得井冈山培训总结发言革命博物馆带给我的震撼,新时代的井冈山人充分利用声光电技术,重现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会师等宏观场面,让人们身临其境学历史,感同身受悟精神。讲解员声情并茂,游客们耳听心受。


毛泽东大井故居
我记得,人杰地灵的井冈山,在毛泽东大井故居那里有两棵神树,在第三次反“围剿”失败后,被国民党反动派烧毁。在18年之后的1949年,新中国成立,枯死的树心长出嫩芽,它们重新变得苍翠茁壮。就像井冈山精神,永远不会熄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贺页朵入党誓词
我不会忘记,军民的鱼水情深,“最后一把米,拿去当军粮;最后一尺布,拿去做军装”。
我不会忘记,那条山势险峻、崎岖不平的羊肠小路,那是毛泽东和朱德,带领人民群众挑粮上山走过的地方,来回一百多里路,担子有三四十公斤重。但是,草鞋磨穿,脚底流血,没有人掉队,没有人抱怨,革命的路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我不会忘记,博物馆里陈列的那份有一些错别字的入党誓词,它来自一位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贺页朵。虽然有些字写错了,感情却真挚、毫不掺假。“努力革命……永不叛党”就是他最忠心的表达。
井冈山培训总结发言三天时间转瞬即逝,钟灵毓秀的井冈山让我恋恋不舍。7月18日,我们启程离开,我感觉肩上的行囊变得很重,我想那是感动和信仰的重量。回望伟人峰,竹林漫山,青翠欲滴,犹如革命英雄的气节,永不褪色。出租车疾驰而去,34米高的巨型火炬与我遥遥相望,它似乎在诉说着,穿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永垂不朽,中国人民的红色血脉会永远赓续下去。
井冈山培训总结发言同行的一位老师说,我们把革命的火种带回家吧!我说,我不仅要把它带回家,我要把它带到我去过的每一个地方,传递给我见过的每一个人,我想看着它在祖国的每一个角落绽放光芒,让世界上的每一位华人都有奋斗的方向。同时,我想留一颗火种在心上,它会指引我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不再彷徨、坚定信仰,为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力量。
以上就是关于“井冈山培训总结发言”文章的全部内容,如果您有关于井冈山培训、井冈山红色培训、井冈山红色教育的需求或建议,欢迎拨打本基地电话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swgbpx.com/xc/959.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本站内容及图片如没注明出处则来自网络,无从考证来源,仅用于公益传播,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在后台留言或直接联系我们告知删除或标注来源,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