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党的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挖掘和利用红色资源
革命老区井冈山,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是红色教育培训的先行者,以开展党史学习和理论性教育、红色基因教育为主,培养新时代优秀党员,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做新时代优秀新青年。
一、讲好党的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参观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他强调:“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这一重要指示,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殷切嘱托。每名党员干部都要做党的故事“主讲人”,充分展示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凝聚起强党强国的磅礴力量。
上海石库门、南湖红船,诞生了中国共产党,14年抗战、历史性决战,才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在党领导创建新中国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一系列红色故事,有长征故事、西路军故事,也有抗日战争故事、解放战争故事,还有延安故事、西柏坡故事,等等,都可以称之为党的故事。讲好党的故事,可以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从而激发爱党爱国之志、增强奋进奋发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党的故事承载着红色历史,铭刻着红色记忆,流淌着红色血脉,凝结着红色传统。长征时期,红军战士周广才宁肯忍饥挨饿也要将半截皮带留下来,带着它“去延安见毛主席”。“半截皮带”的故事,展示着信仰的力量,表达了一心跟党走的坚定意志。广为流传的,还有半条棉被、八子参军、古田军号、真理的味道、朱德的扁担、血染的党证、陈树湘的决绝……这些党的故事里有如磐的初心、如山的信仰,有精神的谱系、制胜的法宝,有我们党的红色基因,体现着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铁的纪律、政治本色,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一位哲人说过,历史中有属于未来的东西,找到了,思想就永恒;传承下来,发展就永恒。一段段改天换地的红色征程,一个个感天动地的党的故事,不仅蕴藏着我们党“从哪里来”的密码,也指引着我们党“走向何方”。讲好党的故事,就像打开一扇窗户,让人们了解那段红色历史,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也像种下一粒种子,让人们在内心激发情感认同,赓续红色基因、传承优良传统。
讲好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但要讲好党的故事也需下一番功夫。要把党的故事讲出质量、讲出水平,不仅要有广度,还要有深度;不仅要有意义,还要有意思;不仅要扬正气,还要接地气。去年央视热播的《信·中国》展现了46封共产党人的书信,通过朗读书信讲述党的故事,让人仿佛穿越时光、身临其境,感知了红色的魅力。还有很多地方通过“好记者讲好故事”“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等方式传播党的故事,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了解红色家谱、接受精神洗礼,引发热烈反响。对党员干部来说,少一些结论和概念,多一些事实和分析;少一些空泛说教,多一些循循善诱;少一些抽象道理,多一些生动事例,就能把党的故事讲得愈加精彩、愈加感人。

二、挖掘和利用红色资源
1、 挖掘井冈山红色教育资源财富,充实红色教育内容
革命老区井冈山,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目前,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十几处,内容涵盖革命历史、文物博物、建设成就和风景名胜等各个方面。其中,八角楼、黄洋界、龙江书院、井冈山博物馆,井冈山烈士陵园、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烈士陵园六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红色文化是一种特色历史文化资源,是我党留给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开发拓展红色路径,充分挖掘和发挥井冈山红色教育资源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是优秀革命精神与民族精神的时代呼唤,是红色精神内化为百姓的性格品质并体现在人们的行为当中的有力手段,对于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当前,我国正处在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历史时期。在价值多元、多样、多变的今天,如何通过挖掘红色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思想道德文化,属于社会意识形态领域,是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坚守、建设、弘扬红色文化,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常态化与长效化提供制度保障。提取和整合优秀的红色文化元素,盘活井冈山红色教育资源,对原生性井冈山红色教育资源进行适时性统筹开发,形成红色文化教育成果,打造红色文化品牌,让井冈山红色教育资源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条件和重要前提。我们将井冈山的红色品牌做强做大,以此为契机,形成了传承红色文化“六个一”教育特色(唱红歌、讲红色故事、做红色景点讲解员、比红色运动),形成了一批以朱毛中队为首的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在与其他地区的学校交换课程等交流活动中,积极引入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国学经典诵读等一系列课程资源,使老区的孩子与上海、深圳等发达城市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拓宽井冈山红色教育资源渠道,盘活德育教育阵地,让一枝独秀催开花红柳绿,使爱国主义教育呈现百花齐放、春色满园的喜人景象。
2、 精心打造校园文化,营造红色教育氛围
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和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校园文化建设越来越引起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可以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可以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对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学生的视,开阔学生的心胸,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3、 充分利用井冈山红色教育资源,扎实开展红色教育
充分利用井冈山红色教育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引导学生现场感悟,研读历史,瞻仰先烈,学习楷模,做红色导游,亲身感受革命先烈为人民解放事业前赴后继、英勇无畏的伟大壮举和矢志不渝的奉献精神。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要发挥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的主阵地作用,要组织学生集体到主阵地大规模参观。我校每年都要组织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参观井冈山会师纪念碑,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让不同的学生感受红色教育,了解革命历史,珍惜当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是要经常邀请老干部、老英雄到学校为学生做报告,聘请他们作为校外辅导员,编写校本红色教材,使革命传统教育进校园,成为学生的必修课。
三是利用“清明节”,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敬献花篮,举行升旗仪式,宣誓仪式。每年清明节都会组织学生到井冈山会师纪念碑聆听革命故事,到烈士陵园给革命烈士敬献花圈,用扫墓的形式来表达对革命烈士的敬仰和怀念,使学生的思想受到触动,心灵得到洗礼。
四是充分运用网络资源,把学校德育教育做强做大。我校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革命历史教育资源,将德育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和网络远程教学相结合,不仅编撰了德育校本教材《井冈山斗争故事》,开发了校本特色课程《小故事大精神》,还依托“视像中国”的跨校协作平台,借助于网络远程课堂,为上海、宁波、深圳、佛山等地学生开设《小故事、大精神》革命传统教育网络课程,把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表现出来,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井冈山的革命历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拓宽了我校红色教育的渠道。
五是创建了以革命先辈名字命名的十三个“英雄中队”,开展缅怀先烈、祭扫烈士墓、讲革命故事、唱井冈红歌、走“挑粮小道”等活动。让学生感受红歌的魅力,理解红歌背后的故事,受到红色的教育。目前,学生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假期为游客免费红色讲解,成了当地的一道亮丽风景。
教书育人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是与美好心灵与不良现象作斗争的过程。虽然我们深知空洞的说教和创建系列的德育活动在实际的诱惑面前显得苍白无力,但是,我们会尽我们的一切努力,充分挖掘红色教育资源,拓展德育网络空间,不断为学生提供新鲜的、有永久生命力的德育教育内容,创新德育教育方法,为塑造学生的高尚的道德品质而奋斗。
井冈山骨干培训,我们还在路上,讲好党的故事,使每一位来参加红色教育培训的学员都能牢记党史、新中国史,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坚定理想信念,保持革命意志,发扬斗争精神,谱写新长征路上辉煌的篇章。井冈山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努力发挥积极作用,高效利用井冈山特有的红色教育资源,力争为社会培育出更多新时代优秀新青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向着更美好的明天奋斗!
一、讲好党的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参观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他强调:“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这一重要指示,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殷切嘱托。每名党员干部都要做党的故事“主讲人”,充分展示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凝聚起强党强国的磅礴力量。
上海石库门、南湖红船,诞生了中国共产党,14年抗战、历史性决战,才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在党领导创建新中国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一系列红色故事,有长征故事、西路军故事,也有抗日战争故事、解放战争故事,还有延安故事、西柏坡故事,等等,都可以称之为党的故事。讲好党的故事,可以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从而激发爱党爱国之志、增强奋进奋发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党的故事承载着红色历史,铭刻着红色记忆,流淌着红色血脉,凝结着红色传统。长征时期,红军战士周广才宁肯忍饥挨饿也要将半截皮带留下来,带着它“去延安见毛主席”。“半截皮带”的故事,展示着信仰的力量,表达了一心跟党走的坚定意志。广为流传的,还有半条棉被、八子参军、古田军号、真理的味道、朱德的扁担、血染的党证、陈树湘的决绝……这些党的故事里有如磐的初心、如山的信仰,有精神的谱系、制胜的法宝,有我们党的红色基因,体现着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铁的纪律、政治本色,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一位哲人说过,历史中有属于未来的东西,找到了,思想就永恒;传承下来,发展就永恒。一段段改天换地的红色征程,一个个感天动地的党的故事,不仅蕴藏着我们党“从哪里来”的密码,也指引着我们党“走向何方”。讲好党的故事,就像打开一扇窗户,让人们了解那段红色历史,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也像种下一粒种子,让人们在内心激发情感认同,赓续红色基因、传承优良传统。
讲好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但要讲好党的故事也需下一番功夫。要把党的故事讲出质量、讲出水平,不仅要有广度,还要有深度;不仅要有意义,还要有意思;不仅要扬正气,还要接地气。去年央视热播的《信·中国》展现了46封共产党人的书信,通过朗读书信讲述党的故事,让人仿佛穿越时光、身临其境,感知了红色的魅力。还有很多地方通过“好记者讲好故事”“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等方式传播党的故事,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了解红色家谱、接受精神洗礼,引发热烈反响。对党员干部来说,少一些结论和概念,多一些事实和分析;少一些空泛说教,多一些循循善诱;少一些抽象道理,多一些生动事例,就能把党的故事讲得愈加精彩、愈加感人。

二、挖掘和利用红色资源
1、 挖掘井冈山红色教育资源财富,充实红色教育内容
革命老区井冈山,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目前,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十几处,内容涵盖革命历史、文物博物、建设成就和风景名胜等各个方面。其中,八角楼、黄洋界、龙江书院、井冈山博物馆,井冈山烈士陵园、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烈士陵园六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红色文化是一种特色历史文化资源,是我党留给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开发拓展红色路径,充分挖掘和发挥井冈山红色教育资源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是优秀革命精神与民族精神的时代呼唤,是红色精神内化为百姓的性格品质并体现在人们的行为当中的有力手段,对于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当前,我国正处在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历史时期。在价值多元、多样、多变的今天,如何通过挖掘红色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思想道德文化,属于社会意识形态领域,是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坚守、建设、弘扬红色文化,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常态化与长效化提供制度保障。提取和整合优秀的红色文化元素,盘活井冈山红色教育资源,对原生性井冈山红色教育资源进行适时性统筹开发,形成红色文化教育成果,打造红色文化品牌,让井冈山红色教育资源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条件和重要前提。我们将井冈山的红色品牌做强做大,以此为契机,形成了传承红色文化“六个一”教育特色(唱红歌、讲红色故事、做红色景点讲解员、比红色运动),形成了一批以朱毛中队为首的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在与其他地区的学校交换课程等交流活动中,积极引入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国学经典诵读等一系列课程资源,使老区的孩子与上海、深圳等发达城市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拓宽井冈山红色教育资源渠道,盘活德育教育阵地,让一枝独秀催开花红柳绿,使爱国主义教育呈现百花齐放、春色满园的喜人景象。
2、 精心打造校园文化,营造红色教育氛围
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和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校园文化建设越来越引起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可以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可以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对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学生的视,开阔学生的心胸,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3、 充分利用井冈山红色教育资源,扎实开展红色教育
充分利用井冈山红色教育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引导学生现场感悟,研读历史,瞻仰先烈,学习楷模,做红色导游,亲身感受革命先烈为人民解放事业前赴后继、英勇无畏的伟大壮举和矢志不渝的奉献精神。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要发挥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的主阵地作用,要组织学生集体到主阵地大规模参观。我校每年都要组织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参观井冈山会师纪念碑,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让不同的学生感受红色教育,了解革命历史,珍惜当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是要经常邀请老干部、老英雄到学校为学生做报告,聘请他们作为校外辅导员,编写校本红色教材,使革命传统教育进校园,成为学生的必修课。
三是利用“清明节”,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敬献花篮,举行升旗仪式,宣誓仪式。每年清明节都会组织学生到井冈山会师纪念碑聆听革命故事,到烈士陵园给革命烈士敬献花圈,用扫墓的形式来表达对革命烈士的敬仰和怀念,使学生的思想受到触动,心灵得到洗礼。
四是充分运用网络资源,把学校德育教育做强做大。我校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革命历史教育资源,将德育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和网络远程教学相结合,不仅编撰了德育校本教材《井冈山斗争故事》,开发了校本特色课程《小故事大精神》,还依托“视像中国”的跨校协作平台,借助于网络远程课堂,为上海、宁波、深圳、佛山等地学生开设《小故事、大精神》革命传统教育网络课程,把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表现出来,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井冈山的革命历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拓宽了我校红色教育的渠道。
五是创建了以革命先辈名字命名的十三个“英雄中队”,开展缅怀先烈、祭扫烈士墓、讲革命故事、唱井冈红歌、走“挑粮小道”等活动。让学生感受红歌的魅力,理解红歌背后的故事,受到红色的教育。目前,学生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假期为游客免费红色讲解,成了当地的一道亮丽风景。
教书育人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是与美好心灵与不良现象作斗争的过程。虽然我们深知空洞的说教和创建系列的德育活动在实际的诱惑面前显得苍白无力,但是,我们会尽我们的一切努力,充分挖掘红色教育资源,拓展德育网络空间,不断为学生提供新鲜的、有永久生命力的德育教育内容,创新德育教育方法,为塑造学生的高尚的道德品质而奋斗。
井冈山骨干培训,我们还在路上,讲好党的故事,使每一位来参加红色教育培训的学员都能牢记党史、新中国史,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坚定理想信念,保持革命意志,发扬斗争精神,谱写新长征路上辉煌的篇章。井冈山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努力发挥积极作用,高效利用井冈山特有的红色教育资源,力争为社会培育出更多新时代优秀新青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向着更美好的明天奋斗!
以上就是关于“讲好党的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挖掘和利用红色资源”文章的全部内容,如果您有关于井冈山培训、井冈山红色培训、井冈山红色教育的需求或建议,欢迎拨打本基地电话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swgbpx.com/xc/260.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本站内容及图片如没注明出处则来自网络,无从考证来源,仅用于公益传播,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在后台留言或直接联系我们告知删除或标注来源,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