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红色圣地教育培训基地依托江西各地红色资源,对外开展红色教育培训,支持安排走进高校、党校开展教学活动。
0796-6559898
当前位置:井冈山红色培训 > 红色文化 > 红色历史

三大路径看红色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之道

       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近年来,红色研学旅行“热”力十足,被视为行走的思政课,“金课”迭出。学生一路看、一路听,在观察与思考中感受红色精神力量的冲击,于思想深处激起层层波澜。
湖北英山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英山园区

图源:湖北英山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英山园区


      红色研学旅行具有鲜明的优势和特点。一是吸引力强,与传统的走马观花式研学旅行相比,红色研学让学生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激发他们关注与探索的欲望;二是真实度高,红色研学的最大特点是在翔实可靠的史料基础上,还原历史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历史事件中,实现对历史的再学习和再认识;三是交互体验感强,学生用脚步丈量,用眼睛观察,用耳朵倾听,通过触觉、视觉、听觉等多感官沉浸其中;四是教育效果显著,红色研学让学生身临其境,触发“在场”感,通过“身体—心理—情感—思想”的次第进阶,由“身至”带动“心入”,由“心入”产生“共情”,由“共情”达成“共鸣”,有助于形成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

      无须说,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红色研学,底色是红,关键在学。黄冈是红色文化“沃土”与资源“富矿”,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七里坪革命旧址、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英山园区、陈潭秋故居等星罗棋布的红色旧址,点缀于秀美山水之间,宛如一座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因此,如何让红色文化更加可触可及、可感可知、可亲可近,成为学校、社会、研学基地共同的任务。
黄麻纪念园管理处

图源:黄麻纪念园管理处


      以守正为本,在固本培元中赓续红色血脉。“守其正”——就是要继承红色革命传统,讲好红色故事,传播好红色精神,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在寓教于游之中,见人、见物、见精神,不断提高黄冈红色主题的辨识度。一要讲好“信念坚定、紧跟党走”的故事;二要讲好“敢为人先、不屈不挠”的故事;三要讲好“刚强勇毅、艰苦奋斗”的故事;四要讲好“不图名利、无私奉献”的故事。学校可以通过讲述“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老区精神,把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贯联起来,让红色文化更加生动、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以创新为要,在锐意开拓中谱写铸魂育人新时代华章。“创其新”——就是以“学”为中心,以红色资源补钙壮骨,把红色基因融进血液,不断丰富新场景新模式,推动红色文化和红色旅游的深度融合。一要创新传播形式,让红色文化更加可感可知;二要转化话语表达,让红色研究成果更加可亲可近;三要实施学科融合创新,面向青少年群体,让红色文化根植于心。

      实践证明,以细节说服人,用故事感染人,根据青少年身心特点提高现场教学水平,才能让红色研学出新出彩,让红色教育入脑入心。比如,一些学校紧跟时代,推出“思政课VR体验”,借助VR技术参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成就,增强学生的实地观感,让思想政治理论课走出教室,也让红色文化资源走进课堂。此外,不同学科也应开拓思路,将红色文化资源应用到教学中。

      比如,在物理课讲授航天知识时,如果能够结合“两弹一星”元勋事迹和载人航天精神,学生就更容易对相关知识产生兴趣;在生物课上,教师可以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其中,这种人文情怀更容易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当然,对教育者来说,在运用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的过程中,只有做到课堂内外言行一致、自觉践行所教所讲,严于律己、表里如一,才能真正用理论引导学生、用情感感化学生,进而让红色基因厚植于学生心中,帮助他们知所从来、思所将往、方明所去。

    以上就是关于“三大路径看红色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之道”文章的全部内容,如果您有关于井冈山培训井冈山红色培训井冈山红色教育的需求或建议,欢迎拨打本基地电话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swgbpx.com/wh/red/1456.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本站内容及图片如没注明出处则来自网络,无从考证来源,仅用于公益传播,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在后台留言或直接联系我们告知删除或标注来源,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