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公办】是对外开展红色教育培训的专门机构,已累计办班超过3000期,提供江西省财政行政事业收据报销。
0796-6559898
当前位置:井冈山红色培训 > 红色文化 > 井冈山红色故事

梁漱溟曾与毛主席彻夜长谈,后来不再来往,说我感到深深的寂寞

       在近现代文化大师中,很多人都跟毛主席有过交往,留下了很多佳话,比如柳亚子、老舍、张恨水、郭沫若等等。
       不过,也有一些人留下的回忆五味杂陈,比如大名鼎鼎的梁漱溟。
梁漱溟       在近现代文化史上,梁漱溟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当年报考北京大学时,名落孙山,但是因为写过一篇《究元决疑论》,转眼就被北大校长蔡元培聘请为北大教师,对此,蔡元培还说了一句很让人羡慕嫉妒恨的话:“梁漱溟想当北大学生没有资格,那就请他到北大来当教师吧。”

       梁漱溟在晚年时,还曾幽默地总结过自己的一生:六岁就开始读书,却还不会穿裤子;中学时参加过革命团体,后来却最反对暴力革命;报考北大落榜,却当上了北大教授;自己最讨厌哲学,结果在北大偏偏讲起了哲学;以研究佛学起家,却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从小在城市长大,一生中最大的贡献却是乡村建设……
       好了,梁漱溟的传奇先简单介绍这些,下面进入正题,说说他跟毛主席的交往。
梁漱溟       说起来,梁漱溟跟毛主席还是同龄人,生于1893年10月18日,比毛主席大两个多月,而且,两人很早就认识了。
       梁漱溟有个兄长叫梁焕奎,是湖南湘潭有名的士绅,曾支持杨昌济去日本留学。杨昌济到北京大学教书后,通过梁焕奎认识了梁漱溟。
       我们都知道,毛主席年轻时当过北大的图书管理员,因为收入低,晚上就在恩师杨昌济的家里住。1918年时,梁漱溟经常去杨家,每次去都会发现一个操着湖南口音的年轻人来开门,梁漱溟以为他只是杨家的用人或是亲戚,就没有在意,也没有跟他说过话。
       直到20年后,梁漱溟去延安拜访毛主席,毛主席高兴地说:“梁先生,我们20年前就认识了。”
       梁漱溟看着毛主席,摇头说:“今天是我第一次见到毛主席,以前哪里见过?”
       毛主席笑着说:“北京地安门彭楼大街豆腐池胡同,杨昌济教授家里,一个湖南青年经常给你开门。”
       这么一说,梁漱溟就想起来了,感慨地说:“确实有这事,我当时哪里能想到,这个人未来竟是共产党的领袖啊!”
作为国民政府参议员的梁漱溟       全面抗战开始后,作为国民政府参议员的梁漱溟,跟着蒋介石到处跑,最后跑到了重庆才算歇了脚。
       那段时间,梁漱溟对蒋介石的抗日政策很不满,就萌生了去延安见见毛主席的想法。这个想法在当时可以说是石破天惊,换了别人,老蒋早就掏枪了,可是梁漱溟是著名人物,社会地位高,蒋介石也不敢轻易动他,只好给梁漱溟开了通行证。
       1938年1月,梁漱溟到达延安,见到了毛主席,寒暄过后,梁漱溟开门见山地问:“中国能否战胜日本?中华民族是否会灭亡?”
       毛主席镇定地说:“梁先生,你所听到看到的若干情况,大体都是事实。但我的看法是,中国的前途大可不必悲观,应该非常乐观。中华民族是不会亡的,最终中国必胜,日本必败,只能是这个结局,别的可能没有。”
       梁漱溟听完后,不太相信,要知道,当时国民党军屡战屡败,八路军也不过3万人,武器更是落后,连粮食都无法自给,如何能战胜钢铁强国日本?
       随后,毛主席从多个角度详细介绍了当时的抗战形势,论证中国必将取得抗战的胜利,梁漱溟听得不住点头,最后感慨地说:“毛先生,可以这样说,几年来对于抗战必胜,以至如何抗日,怎么发展,还没有人对我作过这样使我信服的谈话,我也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文章,您今天的谈话使我豁然开朗,精神振奋!”
梁漱溟第二天晚上,二人再次长谈,毛主席说:“梁先生昨天送我的《乡村建设理论》,我看了,有深度,但问题在于你是改良主义,而改良主义是不可能救中国的。中国最大的问题是阶级对立,不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就没有前途。”
       不过,梁漱溟不认同毛主席的观点,说:“中国的阶级分化和对立没有西方那么严重,做到两点中国就有希望,一是伦理本位,二是职业分途。前者要求人伦相敬,后者要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两人就这个问题你来我往,各抒己见,一直畅谈到第二天早晨公鸡打鸣,虽然仍然没有争出来一个结果,但这次畅谈也让梁漱溟对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毛主席的礼贤下士非常佩服。
       梁漱溟晚年时,回忆说:“现在回想起那场争论,使我终生难忘的是毛泽东作为政治家的风貌和气度。他披着一件皮袍子,有时踱步,有时坐下,有时在床上一躺,十分轻松自如,从容不迫。他不动气,不强辩,说话幽默,常有出人意料的妙语;明明是各不相让的争论,却使你心情舒坦,如老友交谈。他送我出门时,天已大亮。我还记得他最后说,梁先生是有心之人,我们今天的争论可不必先作结论,姑且存留,听下回分解吧。这虚怀若谷的气度,如果能保留到建国以后,特别是在他的晚年,那该多好呢!”

       1950年初,梁漱溟来到北京,正好毛主席和周总理刚从苏联回国,大家要去站台迎接,梁漱溟也去了,还站在第一排。
       毛主席一下车就发现了他,立刻上前问候:“身体如何,家人都来了吗?过几天我请梁先生,咱们再来一个通宵论战。”二人相视而笑。
       晚上举行宴会时,毛主席看到梁漱溟只吃素,开玩笑地说:“梁先生清心寡欲,必定高寿。”毛主席说的没错,梁漱溟确实很高寿,一直活到了95岁,于1988年去世。
       几天后,毛主席请梁漱溟来颐年堂作客,邀请他参加新政府的工作,但梁漱溟认为自己站在第三方的角度更合适,就婉拒了。
       后来,毛主席请梁漱溟到外地考察,尤其是考察南方的土改。梁漱溟回来后,说农村土改非常好,但不应该殴打地主,毛主席则说,农民受欺负惯了,心中有气,但也不能打人,必须要说服农民。
       到这个时候,梁漱溟和毛主席的关系一直还不错,但是到了1953年9月,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梁漱溟       当时,梁漱溟参加全国政协扩大会议,公开讲话说,国家不能只顾重工业,也要重视轻工业;而且工人的待遇也高于农民,还有一句著名的“工人在九天之上,农民在九地之下”,新中国是靠农民成功的,今天不能忽略农民。
       毛主席当时没参加会议,但也听到了这些话,认为这些话脱离了中国的国情。第二天,毛主席参加会议时,不点名地批评了梁漱溟,说:“有人不同意我们的总路线,认为农民生活太苦,要求照顾农民。这大概是孔孟之徒施仁政的意思吧。然须知有大仁政小仁政,照顾农民是小仁政,发展重工业,打美帝是大仁政。施小仁政而不施大仁政,便是帮助了美国人。有人竟班门弄斧,似乎我们共产党搞了几十年农民运动,还不了解农民?笑话!我们今天的政权基础,工人农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这一基础是不容分裂,不容破坏的!”
       会后,梁漱溟陷入了痛苦的纠结中,他不认为自己错了,便想当面当毛主席解释清楚。
       到了9月18日的会议上,梁漱溟说了很长时间的话,越说越激动,引起了不少人的反感,喊着让他下台,毛主席虽然没有打断他,但也提醒他不要讲得太长了。
       这次会议后,梁漱溟基本上就淡出了舞台。
梁漱溟       说到底,梁漱溟终究是一位有良心的文化人,因为有良心,才会当众说出那些“不合时宜”的话,当然,也因为他的“文化人”身份,看待问题跟毛主席的眼光和境界不在一个层次,最终产生了很多分歧,曾经无话不谈的“诤友”,就这样再无来往。
       到了晚年时,梁漱溟对这次事件也做了反思,说:“当时是我的态度不好,讲话不分场合,使他很为难。我更不应该伤他的感情,这是我的不对,大家都有不对的地方,他已故世了,我感到深深的寂寞。”
       1988年6月23日,梁漱溟与世长辞,享年95岁。
       在他的追悼会上,有这样一副挽联:百年沧桑,救国救民;千秋功罪,后人评说。横批:中国的脊梁。

    以上就是关于“梁漱溟曾与毛主席彻夜长谈,后来不再来往,说我感到深深的寂寞”文章的全部内容,如果您有关于井冈山培训井冈山红色培训井冈山红色教育的需求或建议,欢迎拨打本校电话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swgbpx.com/wh/hsgs/736.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本站内容及图片如没注明出处则来自网络,无从考证来源,仅用于公益传播,如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或直接联系我们告知删除或标注来源,谢谢!

关闭

关于举办“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主题教育实践培训班的通知